心肌梗死、中风、肺栓塞等许多危险疾病的背后,都有相同的血栓来源。
据统计,血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已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51%,远远超过肿瘤、传染病和呼吸道疾病引起的死亡。
血栓形成难以检查,隐蔽性高,一旦发病严重猝死,轻则导致终身瘫痪,因此被称为无形杀手。
如何发现血栓形成?如何预防血栓形成?
血栓形成可导致脑梗死、心肌梗死和肺栓塞
脑梗死是由脑血供应障碍、缺血和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。脑梗死的常见类型有血栓形成、腔隙梗死等。脑梗死可引起偏瘫、失语症、视觉或肢体感觉等神经功能障碍;
冠状动脉血管阻塞心脏,导致冠状动脉栓塞。冠状动脉栓塞会引起心肌梗死,导致心前区剧烈持续疼痛,伴有胸闷、气短等症状,导致心电图特征变化;
肺部血管阻塞可导致肺栓塞、呼吸衰竭、通风功能障碍、低血压休克、心功能不全、心律失常、心肌梗死甚至昏迷、晕厥;
小腿深静脉、股静脉或髂骨静脉阻塞,统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,常见于产后盆腔手术或长期卧床的患者,可导致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肺栓塞。
要警惕四个信号
脑血栓形成的早期症状包括突然眩晕、视力异常、总是睡不着、突然头痛和突然流口水。
突发性眩晕
突发性眩晕是血栓形成的常见前兆,会失去平衡和协调能力,甚至晕厥。如果两天内连续五到六次眩晕,需要高度重视。
手脚麻木
手脚麻木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前兆。当体内形成血栓形成时,会影响血液流动,导致局部血液供应不足。当四肢血液供应不足时,手脚麻木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前兆。
皮肤发红
如果皮肤经常发红,一定不能忽视。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减少从四肢到心脏的血流量,增加静脉压力,使体液渗透到其他组织,引起发热、发红等炎症。
肿胀
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,主要表现为单腿肿胀,肿胀较突然,患者往往缺乏了解,认为几天后可以自动缓解,事实上,风险较大,需要警惕。
预防血栓形成的四种习惯
控血压
血压应控制在140/90毫米汞柱以下。建议平时少吃盐,每人每天控制在6克以内,多用烹饪等烹饪方法,少用酱油、味精等调味品。
控血脂
饮食应以少油、多吃大豆为原则,大豆富含卵磷脂,卵磷脂具有乳化、分解油的作用,能促进血液循环,改善血清脂质,去除血液中的过氧化物,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含量,减少血管内壁脂肪的停留时间,促进粥样硬化斑的消散,防止胆固醇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。
服用卵磷脂对降低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有显著作用,但天然卵磷脂容易被氧化损伤,因此建议使用抗氧化剂保护的优质卵磷脂。
降血糖
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如燕麦、芹菜、柑橘等,可以延缓肠道对糖的吸收,适当控制总热量摄入,保持合理的营养比例,多吃抗动脉硬化的食物,如鱼和海带。
常运动
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,防止血脂在血管壁上堆积,缓解压力,愉悦身心。
夜间身体的血栓形成通常高于早上。为了使身体的血栓形成能力达到最佳状态,最好在晚上安排运动时间。
中老年人应选择打太极、体操、走路等低强度运动。
易患血栓形成的人
高血压
高血压发生时,血流对血管的影响增大,损害动脉内皮功能,容易产生动脉硬化,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。
高血脂
人体摄入适量的脂质有助于身体正常运转,但摄入过多,容易长期存在于血管中,高脂肪低密度脂蛋白会直接沉积在血管壁上,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,导致血流减慢、血管堵塞、血栓形成,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。
糖尿病患者
糖尿病主要是糖代谢紊乱,伴有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,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础。
在长期高血糖的作用下,动脉内皮细胞容易受损,血管壁渗透性差,脂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内皮,血流缓慢,容易形成血栓形成,阻塞脑血管。
脑血栓形成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,发病率超过50%,是普通人的10~20倍。
吸烟人群
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管缺氧和营养障碍,导致血管内膜增生、管壁肥厚、管腔狭窄、血流减慢。
同时,烟草中的尼古丁也会收缩血管,引起动脉粥样硬化,增加脑血栓形成的风险。
久坐不动
久坐不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,腿部肌肉收缩减少,下肢血流减慢,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。
有血栓病史的人
有血栓病史的人很有可能再次得血栓形成。在静脉血栓塞或肺栓塞的人群中,三分之一的人将在10年内再次生病。
温馨提示
倘若您想了解更多肺栓塞侵袭,如何应对?_哈尔滨治疗肺动脉栓塞到哪里好相关信息,您可以拔打免费客服热线 : 0451-55557732 或直接与 在线客服 沟通。